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 
 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通知公告>>正文
通知公告

关于举办 2025 年河北地质大学首届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的通知

2025年08月31日 09:28  点击:[]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,打造文科实践育人平台,深化文科实践教学改革创新,加强文科实战型人才培养,提高文科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,拟举办“2025年河北地质大学首届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

新大赛”。

一、大赛主题

融创赋能实践致新

二、大赛目标

“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”是面向在校大学生举办的校园赛事,旨在强化文科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,引导文科专业学生以大赛为平台开展扎根实际、深入一线的实践创新活动,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,推动新思想、新技术等内容在各学科专业中真正落地,产出一批调查报告、研究报告、文艺作品、应用产品等高质量实践创新成果,提高文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,涌现一批实战型高素质文科人才,推动高校文科人才培养实质性“脱虚向实”,将人才“软实力”转化为高质

量发展的“硬支撑”。

——更思政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发挥文科培根铸魂价值功能,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实践创新,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生、坚定文化

自信、增强社会责任感,培养有理想、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

——更实战。坚持实践导向,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开展项目探索和赛事锻炼,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、真解决问题,做到知行合一、以知促行、以行求知,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,培养国家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

要的实战型文科人才。

——更融合。深化跨界融合,突破学科之间、校际之间、产教科教之间、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,建立综合性实践创新平台,推动学生开展跨学科、跨专业、跨产教的实践锻炼,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,培养具有

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。

——更创新。坚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创,推动项目式教学改革,鼓励学生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开展以项目为牵引的实践创新活动,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,培养文

科拔尖创新人才。

——更智能。推动数智赋能,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,引导学生运用新兴技术赋能人文社科新发展,研究数字技术伦理性、思想性、智慧性等人文相关新问题,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和综合能力,培养数字时代文

科创新人才。

三、大赛内容

大赛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方向设置文史哲、经管法、教育、艺术四个组别。参赛团队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,结合专业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、社会实践、生产实习、志愿服务、国际交流等实践创新活动,运用专业知识

解决具体实践问题。(详见附件1)

四、参赛要求

1.参赛团队要坚持问题导向,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,在扎根社会基层、直面真实场景的过程中,以专业视角剖析社会问题、解决现实难题,推动学科专业知识在真实问题中的运用,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

理解、提升对社会的认识、增进同人民的感情。

2.本次大赛面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、研究生(不含在职教育)。大赛参赛形式为团队赛,每支参赛团队由3-15名学生和1-3名指导教师组成,其中团队负责人1名(须为文科专业本科生),鼓励学生跨学科、跨专业、跨学段组队。研究生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30%。每人限负责一个团队,但可同时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其他团队报名。每位指导教师至多指导2支参赛团队。

3.参赛团队只能选择1个符合要求的组别报名参赛,报名时以参赛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作为参赛单位。已获首届大赛决赛金奖、银奖的项目,如内容基本相同并无特别创新进展,不得重复参赛。已获中国国际大

学生创新大赛铜奖及以上的项目,不得参赛。

4.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真实、健康、合法,不得含有任何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 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。应在创意、想法、思路等方面具有原创性,所涉及的发明创造、专利技术、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。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。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提出并查证,将取消其参赛资格。各高校要对参赛项目进行严格审查,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。

五、参赛形式

参赛项目均须提交《参赛项目报告》(详见附件2)及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》。视项目情况可酌情提交有关支撑材料。其中《参赛项目报告》将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。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》须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并真实反映团队亲身实践过程,采用PPT、PDF等可用于汇报展示的形式。有关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报告、研究报告、论文、报道等反映项目实践过程及成果的材料。

六、评审规则

1.大赛评审坚持公平、公开、公正的原则,接受社会监督。

2.大赛评审坚持实践导向,以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,考察学生能否结合专业学习真正深入一线开展实践(包括实践时长、形式、规模、频次等方面),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、真解决问题,提高专业素养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(评审指标详见附件3)

3.各比赛环节的相关评审资料留档备查。

七、奖项设置及晋级名额

校级初赛:设置金、银、铜奖,获奖比例原则上为本校参赛项目数的

5%、15%、25%,颁发校赛获奖证书。

八、赛程安排

参赛团队通过大赛系统(网址:https://xwk.sdu.edu.cn/)注册报名。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8月1日,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11日。9月12日完成对参赛对象及参赛项目的资格审核,9月13-15日完成项目评审并推荐省赛项目。

九、工作要求

1.各相关学院加强宣传,广泛发动,鼓励各学科专业围绕理论与实践问题设置引导题目,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组队进行实践创新,做好学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立项和竞赛准备工作。

2.各相关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赛,重点加强对学生赛事选题、实践过程的指导,邀请实务界、业界导师共同开设相应课程、讲座等,做好学生参赛指导。

3.各相关学院及时做好总结推广,将学生参与竞赛作为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,通过大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,凝练形成各学科专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教学模式。

4.各相关学院要严格把关,指定专人负责本学院此项赛事组织工作。

十、项目报送要求

1.参赛团队通过大赛系统(网址:https://xwk.sdu.edu.cn/)注册报名,9月11日前在系统内提交《参赛项目报告》(详见附件2)及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》。

2.各相关学院将本学院报名参赛项目的《参赛项目报告》及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》9月11日前按学院汇总发送至邮箱18819950@qq.com,以“学院+新文科大赛”命名,各项目文件夹以项目名命名。

十一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

实验实践教学中心(创新创业教育学院),史老师,0311-87207427

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qq咨询群:1029849730

实验实践教学中心

2025年8月31日

上一条:关于公布2025年省级创新创业课程、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
下一条:关于公布2025年河北省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

关闭